|
17楼
发表于 2020-8-19 01:1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
正方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史书《魏书》的第五十二卷,列传第四十的赵柔传中便有记载:
“后有人与柔铧数百枚者,柔与子善明鬻之于市。有从柔买,索绢二十匹。有商人知其贱,与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柔曰:‘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遂与之。”
翻译成现代文便是:后来有人给赵柔几百个铧,赵柔和他的儿子赵善明就把它拿到集市上卖。有商人和赵柔谈好了要拿20匹绢布来买,然后回去取布匹了:有另外一个商人知道这个商人出的价格低,要出30匹绢布购买,赵柔儿子赵善明就想卖给他。赵柔却说:“既然是跟人交易,一旦说好了就定下来了,怎么可以因为利益而起了其他心思了呢?”后来还是卖给了第一个商人。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个问题,早在北魏时期,学者赵柔就给出了答案。凡行百事,信义为先,一言既出,怎可说变就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