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7-3 11:17: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蓝色行星 于 2014-7-3 11:21 编辑
如何从公式上,区分同为法术效果的法术输出和封印命中率?
开门见山,这是我理解下的法系输出公式:
伤害S=[(技能伤害系数A * 技能等级D *人物法修影响F * 怪的法抗影响的倒数G )+(灵力影响L +坐骑影响Z +法宝影响B +其他影响 Q)] *奇经八脉的影响 M±(门派特色T)
也就是说 S=[(A * D *F * 1/G )+(L +Z +B +Q)] * M±T,T一般取≥0
假设常规的法系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其实是不同的两种法术,其效果也有所不同。
我取一个最有利的证据来说明,法系技能和封印是协调统一的,即构建在一个公式里面。
方寸在五雷正宗经脉里面,有一招经脉叫飞符炼魂,当点满3点经脉点之后,其效果是:使用法术攻击目标后追加使用法术落魄符,并额外造成300伤害,6回合冷却时间。
我提个问题:作为一个给大多数玩家以法系来定位的魔方寸,为什么官方在后面比较重要的经脉点处新增一个同时兼封和输出的经脉?
追加提问:如果官方认为魔方寸是一个法系输出,给魔方寸一个纯输出经脉技能不更好吗?
魔方寸,我个人理解有两部分组成,主要是封,区别于高速的一种封,也是法系输出,只能秒2,但配以经脉的效果,足以对一些目标作点杀。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串之前估计没人去这么叫的称谓:辅助型法术封系,这种辅助性在两者中都会有体现,在此不多议。
就飞符炼魂,我们看到了法术和封印并存的现象。
我继续提问:如果说法术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是两个体系的话,官方会因为给魔方寸新增一个飞符炼魂这样的经脉效果,就专门派出一个策划团队加班加点做出一些技术性修改,足以融合这两者共存吗?
显然,这是不划算的,也是不明智的。要知道,魔方寸不是主流职业,官方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去研发,不值得。
除非,就本质而言,法系技能和封印是协调统一的,是构建在一个公式里面。
这么解释非常合理,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假设性结论:法系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本质一样,区别在于公式的不同。
那请问如何在公式里面体现出这种差异呢?
我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公式上面来说,可能区别不会很大。
但是法系输出技能针对的是人物的气血、灵力;而封印技能针对的是人物的隐藏属性,可以理解为抗封印能力,比如说经脉点中的无忌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概念。
需要补充一点,人物的两种状态,即正常和被封,是一种逻辑性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你处于正常状态,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采取任何行动;但是一旦是被封了,你的行动就将受到某些限制,比如说不能物理攻击,或不能法系攻击,等等。
另外,我们还会看到如果人物的法抗高,无论是你对其法系输出还是封印之,都会变得困难起来。
这么说,是很通顺的。也是侧面在补充其实法系技能和封印技能就是一回事而已。
再有,法系输出技能受灵力的影响,我觉得一个职业的灵力越高,他的法术防御能力也是越强的,这也是为什么法系都比物理更抗法系伤害的本质原因了。
其实这么说不难理解,比如说用毒之人对毒本来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性一样,但不是说用毒之人自己就不会中毒,只是影响没那么大而已,一旦遇到了猛毒,那没办法的。
回到原话题,人物的灵力高了,你用法系输出技能去打他,不是很伤;同样的,人物的灵力高了,你用封印技能去封他,但并没有因为灵力高就变得难封起来,而且梦幻精灵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灵力不影响封印命中率。
正如我上面所提的,“法系输出技能针对的是人物的灵力,封印技能针对的是人物的抗封印能力”,于是不冲突,可以协调统一。
由此看来,人物抗法性是分为两大类的,一个是明属性,即灵力,这里面包含了常规法术输出技能的抗性,即法术防御能力;另一个是暗属性,即抗封印能力,它不是直接以数据体现出来,之它关联的就是封印技能的封印命中率。
如果以同个体系的标准来约束这两者内容,我们就发现:
1.法修越高,人物法系输出技能伤害越高,人物封印命中率越高。
2.法抗越高,人物抗法系伤害的能力越强,人物抗封印能力越强。
于是这就用反证法,彻彻底底地证明了法系技能和封印的的确确是构建在一个公式里面。
紧锁的大门被推开了,下面是第二道门。
之前,我们证明了:法系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同为法术,被构建在同一个大公式里,只是效果不同而已。
那么我大胆问一句:有没有什么明属性能直接影响封印命中率的?
在我看来,官方之所以一直以来把抗封这部分的内容搞得相当神秘,其实是保护了一部分技术内容,实质是想让封系玩家花费更多的金钱,通过自己的尝试去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罢了。
可惜官方的如意算盘坏掉了,玩家们并没有表现出同于输出职业的热忱,这是官方失算的部分,也是封系在后期的梦幻西游走向疲软的症结所在。
梦幻精灵告诉我们:灵力不影响封印命中率。
但是灵力高了,会减少法系技能带来的伤害。
我们已经知道了,法系技能和封印的的确确是构建在一个公式里面的事实,那么作为一个明属性,对同一个体系里面的一部分内容起作用,而另一部分就不起作用了,这是怎样通过公式来表征出来的呢?
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问题。
打开人物界面,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灵力这个明属性是出现在左端一排的属性里面的,而魔力出现在右端的一排。
众所皆知,如果你想获得一个高灵力,你需要主加魔力。
我提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不把灵力和魔力放在同一排属性里面?
我们看到,人物界面里面与灵力同排的属性有气血,魔法,愤怒,命中,伤害,防御,速度,躲闪,最后是灵力。
这里我插一句上一层我的原话,
“但是法系输出技能针对的是人物的气血、灵力”。
真是巧了,这一排属性的第一个就是气血,最后一个就是灵力。
于是我大胆猜测人物界面里面的左端属性,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的公式结构图,显示了气血和灵力共同构建在法系输出技能所针对的这个范畴之内的。
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判断,做程序的人往往不精通心理学,他们的职场习惯恰好会暴露他们的工作意图,正如这种气血和灵力同排的现象吧。不过这一部分,可能很多常人无法理解,我也不期望你们去理解,呵呵。
继续。
我们来看看人物界面的右端属性有哪些:活力、体力、体质、魔力、力量、耐力、敏捷和潜力。
这里扯远一点,还记得我某一层有关孙小圣的故事吧。
其中有一段是说了有关猴医仙的故事的,原文是:
“从地图上来看,猴医仙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个美猴王NPC名字的几乎对称位置,也就是从两个绿色的美猴王直线距离到猴医仙,几乎距离一致。”
巧了,我又看到了一种类似的几何图形。
从人物界面上看,气血和灵力的位置,分别与魔力的直线距离,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魔力同样地位于气血和灵力的几乎对称位置。
不信的朋友,你们可以拿把尺子自己去量量。
加之我刚才所提的,
“做程序的人往往不精通心理学,他们的职场习惯恰好会暴露他们的工作意图”。
这种三个二字词组成为的等腰三角形,恰恰是一种气血、灵力和魔力最好的暗示了。
那么请问这种暗示的深意是什么?
先从侧面来看,法系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同为法术,则法术包含了法系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两部分的内容。
人物界面,气血和灵力出现在左端的属性界面里,魔力出现在右端的属性界面里。
好吧,我直接说结论。
以程序员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类似的概念,即一个圆的内容被一刀切,划分为两个元素。同时这种包含关系也隐射出公式或者是程序的结构。
我可以理解为:作为法术这个大的整体里面,是不是包含了法术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两部分;而在人物界面里,左端的气血和灵力加上右端的魔力组成了这个界面里面有关法术这个体系里面的所有要素!
这是合理的,也是假设成立的。
虽然并没有直接性证据证明我的假设——大家知道官方也不可能傻到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只有强行去论证这些东西。
接下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法系这个大体系里面,既然法术输出技能和封印技能是同一个体系里面的话题,灵力影响法术输出技能,那请问还有什么明属性影响封印技能的呢?
或许就是你们终于看到的人物界面里面,处在右端的魔力了!
虽然很别扭,但是我还是给证明出来了。
结合近期方寸封印命中率明显被暗改的事实,我能给出的解释是:
因为官方新出了魔方寸,这符合他们新作一个门派带来二次收益的目的,于是他们下决心重构了方寸的公式,把魔力与封印命中率挂钩了。
回头看经脉飞符炼魂就能知道,官方不认为魔方寸是主输出的,而是一个标准的封系!再者魔方寸的经脉里面,也没有像敏方寸那样提供额外的15点封印命中率。
请问如果我是一个方寸玩家,会不会感到奇怪,同样的方寸,敏的无忌就能多加15点命中,而魔的不行。这岂不是相当不公平吗?
抑或官方觉得魔方寸根本就不再需要这经脉提供的15点命中呢?
呵呵,可能是答案吧。
所以,如果把公式改为以魔力决定封印命中率的话,魔方寸基于高魔加点,根本就无需为到底能不能封上对手而担心了!
这就是魔方寸的命运,也是其合理的定位。
最后我自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结论,但是很有意思。
这就是我的行文,看大家如何理解了。
补充一点,我个人认为,灵力属于二级属性,相当于二级程序;而魔灵属于一级属性,相当于一级程序。
理由很简单:加魔力,加灵力。
也就是说,灵力由魔力决定。
映射到公式里面,可能就有更加巨大的意义了。
魔力如果是一级程序,由魔力影响的封印命中率其实也是一级程序,灵力影响的法系伤害和法系防御则是二级程序。
结合我之前所提的,
“人物的两种状态,即正常和被封,是一种逻辑性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你处于正常状态,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采取任何行动;但是一旦是被封了,你的行动就将受到某些限制,比如说不能物理攻击,或不能法系攻击,等等。”
我们会发现:在公式里面,人物的状态显然是高于人物能否行动的,也就是说程序会先判断人物是否处在正常状态,才能获得施法的权利,而恰好影响人物状态的就是封印效果。说得简单点,人物处于正常状态,OK,你可以施法去打击对手了。
正解!
于是我们非常有幸地窥见到了:公式里面不仅仅只存在数量上的计算,更包含了逻辑性的计算。
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收获,仅仅从加魔力加灵力而顺藤摸瓜而来的。
发表于 2014-1-16 22:32 ,止于 2014-1-16 23: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