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取错了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这里水贴会被查水表吗

[复制链接]
196
发表于 2015-8-27 12:3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福建
就是被强盗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2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2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2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中国神话故事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也就奠定了中国式魔幻电影的爱情路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中国魔幻文字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向西方那样“半兽人”与奇形怪状的物品充斥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35: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东方传说的审美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神仙还是妖魔,形象总是趋于人类。神仙是大了升级补丁的人类,妖怪就更不用说,他们一心想变成人类。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画皮2》中的女妖固然面目可憎,但人皮上身后自然美艳无双。所以同人类“玩爱情”,这个可以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3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3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当年哥哥与王祖贤的《倩女幽魂》如此,新版叶伟信导演的《新倩女幽魂》采用了原版的设定,让改编自《聊斋》的充满浪漫元素,同样《白蛇传说》也是如此,而2015年贺岁片《钟馗伏魔》则将民间故事中的捉鬼大师钟馗换了一身龙套,与雪妖之间的迷情延续了中国妖魔类魔幻的内核,爱就爱到人魔两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3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志怪类魔幻:灵幻功夫,延续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4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概述:
以怪力乱神的题材和故事为主,但内涵仍是武侠片的风骨,上世纪有一个风靡一时的类别:灵幻功夫片。
代表作:
《僵尸先生》系列《鬼打鬼》系列《僵尸新战士》《捉妖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4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这类魔幻电影素材来源与妖魔类魔幻和仙神魔幻差不多,都是来源于民间志怪小说,但主题内容却别具一格。这类电影几乎是港片的专利,那些改编自《聊斋志异》、《子不语》等志怪、灵异小说的电影,内容五花八门但脱离不开怪力乱神,而内涵却是香港武侠片的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4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4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中国审查制度不能出现灵异,加之又有“建国之后动物不能成精”的传言,让华语电影的志怪魔幻类电影如今几乎成了历史,好在想象力丰富的华语电影人开辟出一条新的路线,一条即符合审查,也有别于妖魔类魔幻电影的新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5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作为回忆中的经典片种,香港的僵尸片是中国文化的特定产物,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僵尸先生》系列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灵幻功夫片”潮流中大有用武之地,林正英饰演的僵尸道长“九叔”经典永存,来自于中国民间传说的“茅山术”与双手伸直、一蹦一蹦的清朝僵尸更是深入人心,而香港僵尸在兴盛了十年之久后,随着林正英的逝去而正式偃旗息鼓。而新世纪后内地审查制度的左右之下,香港本土如《僵尸新战士》这些无法进入内地市场的志怪电影凤毛麟角,却也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5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3:55: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四川
当年80年代如《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作品,卖点就是与当时风潮相近的诙谐式情节+打斗,以及民俗文化在西方猎奇元素与东方土法特效的包装下呈现出来的崭新魅力,尤其是《僵尸先生》其实就是西风东渐,用西方吸血鬼的模式放在了东方僵尸的概念下,林正英后期的作品更是让东方僵尸与西方吸血鬼来了多次正面PK。这种风格的作品别看有着灵异的外壳,但片中多是以谐趣作为故事模式,甚至如《僵尸家族》的小僵尸,《僵尸福星仔》《僵尸叔叔》等更是有大量童趣元素,民俗+趣味正式这些电影的杀手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