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十ephen 于 2025-11-17 15:40 编辑
作为一名老玩家,我依然记得当初“龙族”和“凤族”召唤兽问世时的激动。龙族携带的“风起龙游”技能,凤族特有的“薪火相传”效果,曾让我们对召唤兽种族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多年过去了,这些种族概念却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未能串联起一条完整的项链。 一、种族概念的华丽登场与黯然退场 回想当年,官方通过资料片隆重推出召唤兽种族系统,将龙族和凤族推向前台。龙族召唤兽如雷龙、龙鲤、虬龙,拥有增加伤害的通用技能“风起龙游”。凤族则包括金翼、执音和幻姬,据考证它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文献中的“五凤”,拥有“薪火相传”的替换护盾技能。这些设定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展现了策划在传统文化借鉴上的用心。同时,魔族召唤兽如魔化毗舍童子,带有降低神佑复生目标气血上限的“无赦魔决”,进一步扩展了种族框架。官方似乎正构建一个完整的召唤兽种族生态。然而热闹过后,这一系统并未得到应有的深化。种族概念逐渐沦为营销噱头,而非实实在在的游戏机制。我们看到的只是零散的召唤兽投放,而非真正成体系的种族生态建设。 二、现实:召唤兽“种族概念”的缺位 在游戏实用性方面,召唤兽根据加点方式和使用场景分为全力、耐攻和血攻等不同类型。种族特性可与战斗定位形成有机结合,但现实是两者之间存在脱节。 令人遗憾的是,后续推出的召唤兽,如涂山系列的“狐族”召唤兽,虽然外观精美,但种族特性并未深化。它们更像是外观各异的个体,而非拥有共同种族特质的存在。种族概念变成了“皮肤”而非机制。 三、种族系统缺失对游戏生态的影响 召唤兽种族系统的不完整,实际上对游戏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导致了游戏玩法趋同化,玩家在选择召唤兽时,往往更关注个别技能和资质,而非种族特色与战略价值。 炼妖市场也因此扭曲。玩家追逐的无非是技能格子数量和特殊技能,而非种族特性,当前召唤兽资质的固化(1650攻资和1.3成长成为天花板)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单一性。 这种种族创意的缺失,也影响了游戏的长远生命力。当每一个新召唤兽都只是外观变化而非机制创新时,玩家的新鲜感会迅速消退,游戏的战略深度也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随着“上古玉魄”等系统对角色属性的强化,召唤兽在战斗中的相对地位正在下降。如果没有创新性的种族系统来提升召唤兽的战略价值,游戏平衡将进一步倾斜。 四、填补“种族大坑”的可能路径 要填补这一“种族大坑”,游戏策划可以考虑多条路径。首先是建立种族相克机制,就像经典游戏中的“火-水-草”相克关系一样,让不同种族召唤兽之间存在明确的相互制约关系。 其次是开发种族专属技能和联动效果。不仅每个种族应有通用技能,还可以考虑同一种族召唤兽同时上场时的加成效果,或与门派技能形成的连锁反应。 此外,可以引入种族专属任务和剧情线,让召唤兽种族融入游戏世界观。为什么不可以有“龙族复兴”系列任务,或者“魔族崛起”剧情线呢? 最重要的是,策划需要摒弃零散投放召唤兽的习惯,转而进行系统性规划。每个种族的召唤兽应有清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而不是简单迎合外观党。 未来的某一天,当玩家组队时,讨论的不再仅仅是“带什么技能的宝宝”,而是“用什么种族搭配来克制这个BOSS”,梦幻西游的战斗系统将会迎来真正的变革。种族之间的平衡与特色,应当成为战斗策略的核心部分。 策划已经通过天气系统等创新展示了他们重构游戏机制的意愿。如今,只差将这种系统化思维应用到召唤兽种族上。毕竟,这款游戏最迷人的地方,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那永无止境的战略深度。填补种族大坑,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