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囧到极点…………………………我写成诗词鉴赏了…………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囧了……这年头的题目怎么这么难为人呢?怎么就这么难为人呢?
让我在假正经之前先充分的囧一下吧……这年头像我这样直率的好人不多了嘿…………
《霎那的心跳》选这个…………
霎那,就要看个“霎”字,
霎,上面是一个雨字头,下面却是一个“妾”。我不认为这个“妾”字是大户人家里不受尊重的那些可怜人,我偏执的认为,“妾”是远远地立在青石板上的那个青衣女子,手里纤纤的撑着把油纸伞,纤细的手臂几乎不能支持伞的重量,然后你走过去,她应是认识你,于是在江南的烟雨下对你盈盈下拜,执伞的手握成万福,然后对你温婉的自称“妾”。
霎那,好像是刹那的近义词,然而又好象不是。都是一瞬间的事,“霎”讲的是清新柔婉的江南,然后扑面而来的一瞬间惊艳;“刹”天生却带着杀气,带着锐利的刀子,它是刀风划过,突然刺入血肉中的惊愕哑然。
惊艳的好诗,往往是霎那,而不是刹那。
遇见一首好诗,仿佛春之牧野上茫茫的花海,姹紫嫣红间,蓦然碰上了最合心意的那一朵;然而遇见一句好诗,却是在花海中苦苦寻找,最终在一片苍茫的芦苇中,找到一朵盛开的荼靡。
霎那间,惊艳的心脏就狠狠地抽搐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个青衣女子忽然回过头,对你粲然一笑。一句好诗就从那首平庸的全诗里跳脱出来。
我最喜欢的两句诗,一句是:开到荼靡花事了;还有:人生若只如初见。
霎那间,电光火石,天地交接。
其实《暮春游小园》写的很平庸,开到荼靡花事了,在全诗中也不过是点明了花开的季节。若是要我对这首诗做评价的话,我会说它是气
象学家的最爱,竺可桢老先生应该最喜欢。它用四句白描讲述了花开的时节:这朵花开了,是初春;那种花开了,是仲春;等荼靡开了,所有花就都开完了,接下来就是叶子和脉络的夏天。
然而这一句描述荼靡的简单白描,淡淡的挑出来,却是有一种繁花落尽的苍凉,在小资泛滥的今天,多少又渲染了一层浅淡的清愁,像一
杯无味的白开水,却硬生生的泡的心脏发皱,苍白。
还有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容若,这个为爱而生的人,我只能说他的神经纤细到了极致,比黛玉妹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总是站在女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不
乏细腻之作,然而《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却如同蜻蜓点水,牵扯到许多典故,然而最终也不过是掉书袋的感觉。
然而它的开篇却是当头棒喝:人生若只如初见。
后来想想,为什么有好句子的诗篇,却往往平庸呢?若不是这诗篇的庸常,恐怕也衬托不出一句话的佳妙。
这篇词就是如此,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问题应该是由女子幽幽怨怨地轻轻提出,然而听来却震耳欲聋,而且没有解答,就算是词人也不
能给出一个答案。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就像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天,那个青石板上的青衣女子,她撑着伞,在湿润的空气里朝你盈盈下拜,自称“妾”。
空气老旧的几乎要泛黄。
你的心轻轻的跳动了一下,然而一瞬间却思绪汹涌,像一大片荼靡。
所以我觉得,开到荼靡花事了,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最好注脚。
如果在天地交接的一霎那遇见了那个人,她令你心潮起伏,仿佛在春之牧野行走,走到眼睛已经厌倦了姹紫嫣红以后,蓦然看见的那一片
洁白的荼靡,开满荼靡的滩涂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结着露水的蔓草,而她就从那蔓草中款款走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心中只存留着她最最美好的样子,最终也不会有始乱终弃之叹,彼此就像一片送春的荼靡花,开得肆意清秀。然后一个擦身而过,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就像春色已了,荼靡花四散飞舞。
若是能等到荼靡花事了,也不枉此生如同初见。
[ 本帖最后由 棠棣之华 于 2009-7-25 14:1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